03-23 墙布 新浪家居频道
随着资本的下沉,曾经不被看好的纺织行业也逐渐有了发光的机会,尤其是作为垂直细分的墙布、窗帘,也开始走进资本的视野。但谈及资本,业内同仁的第一反应还是摇摇头,一脸无奈的模样。特别是在A股市场如此震荡的情况下,小规模、低单价的单品结构,让大家对资本的想象就显得更加遥不可及。然而,远离柯桥身处魔都的米兰,却悄然开启一系列的资本化动作。先是集团总部乔迁新址入驻上海市重点项目G60 科创走廊“海尔智谷 ”智能生态园区、推出橙饰家居,紧接着迅速注资控股“邦邦塔”,这时大家才开始意识到,米兰早已进入资本化赛道。
相比起业内一些企业的高举高打,米兰集团的资本化进程反而变得低调许多。
从墙纸、墙布、地毯、墙咔、辅料、窗帘到布局软装,米兰集团在不断做品类叠加的同时,也裂变出了多个定位不同消费人群乃至定位不同品类的家居品牌。从米兰、VISA、爱莎迪克、橙饰家居到贤漆良木,其商业版图正在一步步被放大,米兰集团正在慢慢地将旗下的各个品牌逐步孵化,利用资本来快速推进品牌发展进程和市场的占有率。
而米兰集团资本化的背后,孙利权功不可没。米兰的资本化,对于孙利权而言,只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,他不是资本的追捧者和狂热者,却也并不排斥资本的介入。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,他深谙市场的种种规则,但根植在骨子里的东北人性格,又令他极其看重情义,“让更多追随的兄弟们都能够挣着钱”是孙利权创业至今始终不变的初心。
“在业内,他应该是我见过最有品牌愿景的创业者,敢为兄弟们散尽千金,又刻苦执着,做事情有始有终……这种品质的形成,我觉得一是东北人的豪爽性格,二则是受到欧雅体系的影响。”有熟悉孙利权的业内同仁如此说道。
近两年,米兰模式在业内一度掀起热议,甚至有不少品牌也开始打起了跟风复制的主意,却鲜有“出师”者。米兰模式的形成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布局,而它最大的护城河,也恰恰是“时间”。翻看米兰的发展史,你会发现,始于2009年的它,正好搭上了墙纸巅峰期的发展快车。当时,已从欧雅离职的孙利权,几经辗转观摩之下,决定亲自下场博弈,并快速集结了一批也已从欧雅离职的老战友,准备大展拳脚。或许是源于创始团队的基因关系,从早期攻城略地的打法来看,都带着一股浓浓的“欧雅风”,米兰模式的出现,就是最好的佐证。“不管怎么样,我都是感谢欧雅的,早期的那种磨炼和塑造,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。”在一次聚会闲谈时,孙利权感慨的说道。
那究竟什么是米兰模式?从记者收集到的信息,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,第一,营销网络遍布全国,带动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;第二,性比价高,起量快。此外,米兰旗下经销商门店,不仅忠诚度高,执行力度强,而且销量有保障。这其中任意一点单拎出来,都能够羡煞旁人。尤其是第一点,能在同一个区域开多家门店且不构成恶性竞争关系,对于许多将“一区一店”作为政策优势的墙布品牌来说,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想象的。经销商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,一旦处理不好,错失的不是一个经销商,很有可能是一个地方市场。虽然很多品牌也想效仿执行一区多店政策,但也仅仅停留在“想”的阶段,毕竟其中的“度”该如何把握,谁的心里都没有底。
“米兰模式最大的优势,我认为有两点,第一起了个好名字,‘米兰、米兰’一听就非常高级;第二早布局,所以米兰模式最大的护城河就是‘时间’。从墙纸时代开始,它就在执行一区多店的模式,并且这个模式也只适合当时的墙纸时代,倘若换在如今的墙布窗帘时代才开始来执行,成功的概率那都是极低的。为什么米兰墙布、窗帘却又能这么干?很大的一个因素,那就是米兰模式的追随者,大都是从墙纸时代就开始跟过来的,所以对他们来说,墙布、窗帘的叠加不过就是在店内多腾挪两个品类,还能直接增收何乐而不为?对于米兰来说就更简单了,无非就是多组几套版本。”一位老墙纸人给记者分析道。
进入资本时代的米兰,在记者看来,应该是孙利权最春风得意的时候,既有能领兵打仗的将帅,又有一群义无反顾敢于冲锋陷阵的兵甲,可谓是干将云集。孙利权再不用像创业初期一般光着膀子提刀上马,前方已有兄弟们镇守,他只需坐镇大本营,运筹帷幄之间,夯实资本根基,把这个盘子不断做大,让每一位在前面冲锋陷阵的兄弟都能够得到论功行赏的机会,便足矣。
有人说,如果仅仅只是图一个小康生活,孙利权任意一个链条上的生意,都足以让他早期追随的兄弟们过上富足的生活,不管是辅料还是代工生产,所在领域都能位列前三。对此,孙利权也并未否认。
或许对于一个有野心的东北企业家来说,墙纸也好,墙布窗帘辅料也罢,一切都仅仅只是他欲构建的庞大软装帝国中的一部分,他正在谋划一个更大的资本蓝图,建立自己强而有力的品牌护城河。而这一点,根据企查查上的相关显示信息,多少也能够窥得一二。
未来的墙纸墙布同仁将走向何方,我们暂且难以评断,但能够看得出,米兰的资本化蓝图已经开始步入正轨。假以时日,必成“庞然大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