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的25条思考:关于新一代家居商业模式、经营困境、流量等热点

04-17 墙布 新浪家居频道

  关于热门家居商业模式。

  1、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全屋定制模式进化,至少透露出两大关键信号:

  一是传统的单品类定制进入平台期,增长乏力,加之受到新一代全屋定制的挑战,需要更具优势的模式拓宽新一轮征程。

  二是新的舞台正向门墙柜一体化、整家定制、全案软装等大家居领域转移,新旧模式各占一定份额。

  2、从整家定制到全屋智能,从客厅多功能化到智慧睡眠空间,从家庭娱乐到健康智能办公,从社交式餐厨到智慧美容卫浴间,以及花园式多功能阳台空间重建,各种家居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。

  更多新兴的生活场景,需要配置适合的新兴产品,例如按摩椅、功能沙发、阳台秋千、家庭影院、智能床垫、人体工学椅等。

  3、头部连锁家居卖场,受到越来越多家电品牌的重视,并积极拥抱家居家电一体化趋势,该模式探索已持续数年。

  富森美、红星美凯龙、居然之家、第六空间等知名家居卖场,持续引进家电品牌商家,以装修一个家为中心实现家居家电家装的融合。

  同时,部分定制家居或家电品牌也已跨界,包括海尔智家、华帝、欧派、志邦等,力图跑通家居家电一体化的新业务架构。

  4、随着一二线城市的交锋白热化,以及三四五线城市的饱和开发,泛家居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增长战场,就在乡镇与农村。

 面向下沉市场的家居商业模式,正在探索与形成中。

  但是,并不是所有乡镇与农村市场都能做,更多的希望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,并且人口总量较为稳定的区域,才有可能带来一定规模的家居家装消费,才有经销商敢接招。

  5、伴随装企渠道激战,一种新的局面正浮出水面:

  对家居建材企业而言,完成上百家重点装修公司的实质性合作后,才意味着该渠道开发进入了正轨。

  而只有实现上千家装企的高价值合作后,才算真正打开了局面。

  从合作内容来看,普遍跳出供应商角色定位,而是力图建立全维度赋能装企的竞争优势,与装企建立起多种合作的共同体格局。

  6、近日,林氏整家定制发布49800整家全案大套餐,主打“0增项、真整家、放心装”卖点,明确作为全年的市场主攻手,构建以“49800为主导、17800全屋定制+29800时尚套餐+39800轻奢套餐等为辅”的产品矩阵。

  这种做法跳出传统思路,打破了此前低总价套餐占主导地位的格局,预计能够更好地满足较大户型家庭、改善型装修等细分市场,为整家模式落地提供新的思路。

  7、近年来,定制家居行业变局不断,创新浪潮迭起。

  众多大中型企业探索应对变局的新模式新业态,包括整家定制、高定、轻高定、水漆定制、轻奢定制等。

  其中,水漆定制的前景被寄予厚望。

  就目前的情况看,水漆占家具涂料的比例并不高,水漆涂装家具还有较大的上升可能。

  延伸到水漆整家定制,想象空间更大。一些力推水漆的典型企业赢得了更多关注,包括梦天木作、百得胜等。

  关于经营困境、创新、内卷、流量、竞争、学习等。

  1、当前的市场下,任何一个发力的方向,都很难完成突破式的创新。即使有企业展开有价值的创新,很快就会吸引大量跟进者。

  在这种环境下,要想赢,选项并不多,要么卷过别人,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强。要么对市场深度细分,找到新的领地,撕开一道口子,突围而出。

  2、身处高度内卷的市场,从用户分类、战略、产品、概念、渠道、终端、流量、服务等多角度入手,发现没有被满足的需求,准确理解没有被更好满足的需求,发现那些存在空白点的市场,提供对应的产品与服务,是值得做的事情,也是必须做的事情。

  3、终端的概念,已经被颠覆;边界,已经被打破。

  以前的终端,是商场、门店。现在的终端,可以是商场与门店,还可以是直播间、自媒体账号。

  社交媒体上的一段视频、一组图文笔记、朋友圈里的分享,还有面向业主的社群等触点,都构成新一代的终端场域。

  4、对品牌的市场认知差异,将影响一家公司的发展走势。

  有两种认知颇为关键:

  一是消费者的认知中,品牌是做什么的、哪些产品做得最好?一旦此类认知形成,消费者需要购买某些产品时,将首选某家品牌。

  二是消费者认为品牌的档次如何,是中高端品牌,还是大众化的品牌、性价比的品牌、低端品牌?

  这种认知,将决定客户群体是谁,规模有多大,进而影响品牌的成长性。

  5、以前的市场,品牌能够创造更多机会。接下来的市场,只有品牌,才能活得更好一些。

  伴随一线品牌军团的形成,尤其是部分头部企业增加投入,谋求从行业品牌跃升为消费品牌,有可能加速头部红利时代的全面到来。

  品牌交锋将在规模、知名度、口碑、产品、服务、价格、交付水平、解决方案等维度全面展开。

  这里所讲的品牌,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品牌,它泛指企业品牌、产品品牌、个人品牌等,尤其是个体影响力时代到来,带来了全新冲击。

  6、这场以流量争夺为主题的营销变革,才刚刚开始。更为激烈的竞争、跨度更大的业务探索,已拉开帷幕。

  即使当前的实力派,要想巩固市场份额,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,都必须主动出击,以有效、高频与有力度的营销动作,助推客源规模的稳定或增长。

  7、中小厂商要想赢,必须具备敢赢的闯劲与动力,形成打胜仗的信仰、意识、思维与能力。

  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把信念树起来,坚定赢的信念,我们才能拥有向上突破的底气与可能。

  8、很多有效的营销方式,并不需要较高的投入,成本非常低。

  尤其是线上,这样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,例如美团点评、抖音、视频号、公众号、小红书、社群等渠道。

  其本质是把信息到处发,触达更多客户线索。

  只要不搞大规模饱和覆盖,并不需要多少经费。但是它需要有人专门去做,总结经验,越做越好。

  9、每一次行业的变革,未能跟上节奏的企业都可能丢失市场份额,走向衰落。

  而变革所带来的诱人机会,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、有能力的参与者们。

  保持对变化的敏感,主动拥抱新的风向,这是一种必须修炼的能力。

  10、竞争是没有终局的。

  即使现在落后一点,但找准了方向、用对了方法,也可能改变原来的格局。

  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敢于挑战的精神,敢于重新定义自我的勇气。

  更需要我们不断突破能力边界,去探索、发现与实践。

  机会,我们始终都能够创造并拥有。

  11、要敢于跳出已经取得的成果,去探索新的东西。

  要敢于对当前的技术进行颠覆,发明更具前瞻性的方案。

  要敢于打破行业的束缚,看到更精彩的世界。

  躺在此前的舒适区里睡大觉,止步于原先的成果而放弃向前,不创新不颠覆,那必然会被别人颠覆。

 12、虚假流量现象,依然比较严重。

  一些机构,投入不少经费建设数字平台,前期搭建是没有问题的,但后期的运营没有跟上,尤其是流量的运营不见起色。为完成业绩,则购买虚假流量。

  有些企业组织大型传播动作,整合了众多媒体资源,数据最后非常漂亮,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做的数据,并没有触达真实的受众。

  减少浪费,创造价值,必须从真实流量的获取入手。

  13、营销创新至少可以从三点入手:

  一是从产品、价格、渠道、促销、服务等环节入手,寻找差异化。

  二是使用新工具,开发新渠道,抢占新流量,抢先一步占领新的客户资源。

  三是制造新鲜感,以新鲜的体验吸引客户,例如新鲜的广告、文章、短视频、直播、人物、产品、门店场景、套餐、优惠活动等。

 14、市场竞争的根本,其实是能力的比拼。

  发现流量、捕捉流量、拓宽流量、转化流量等关键点,都需要相匹配的能力。

  伴随竞争的激烈与高手辈出,我们只有掌握更强的能力,才能在优势赛道上脱颖而出。

  再者,市场发生变化,我们需要不断掌握新的能力,才能抓住新的机会。

  15、能力没有跟上,一种原因在于,学习没有跟上,没有新的认知,没有新的资源,没能掌握新的工具;要么别人变得更强大,被甩开了。

  如何打破局面?抓学习,学习新案例,掌握新办法,熟练新工具,运用新渠道,挖掘新资源,以持续有效的学习,跟上步伐。

  一边学,一边用,一边总结经验,不断提升竞争优势。

  16、高度内卷的市场,每条赛道均挤满了高手。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创新,很快就会吸引众多跟进者,杀成一片红海。

  在这种环境下,要想赢得竞争,一般有两种选择:

  一是卷过别人,某些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强。

  二是以创新超越,从产品、营销、服务、价格等经营方式的创新入手实现领跑,让模仿者难以跟上步伐。

  17、如果将用户口碑的运营视为营销手段,那么,我们可能会患得患失,经常跟客户计较,看得见回报时才做,暂时没回报时就不想做,反倒很难提升口碑。

  最好是将口碑视为一种基因,一种价值观,上升为文化与信仰,长期坚持下去,这样才更有效果。

  一旦拥有了口碑,自然就拥有了未来。

  18、做一件新的事情,有必要先在心态上认可,认知上坚定,逻辑上论证,至少自己相信并愿意付诸努力,才有可能拥抱变化,抓住机会。

  如果对未来的判断并不清晰,行动上犹豫摇摆,加之准备不足,那么,进入新领域启动新业务的风险就比较大。

原文来源:大材研究

0

热门新闻